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正定县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,馆藏文物7600多件,素有古建艺术宝库之称。
贵州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,可以打造世界级的产品、成就世界级的品牌,成为与会嘉宾对贵州民宿新风口的认识。近年来,贵州强化顶层设计,凝聚民宿发展合力,强化招商推介,扎实推动项目落地,强化示范引领,持续擦亮民宿品牌,强化人才培养,锻造行业人才队伍。
从精细、精致到精美,从品质、品味到品牌,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小而特的民宿是营造在大地上的艺术品。贵州自然风光秀丽,民族文化多彩,人文风情独特,拥有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,有公园省之美誉。有人想进城,有人要回乡,乡村便有了活力。近年来,贵州民宿数量快速增长,资源禀赋为民宿产业发展带来的潜力、优势日益彰显。无论是产业发展,还是乡村振兴,都需要开放、合作与共赢。
观光游时代游是六要素中的核心,景区景点具有绝对吸引力,但随着度假游时代住的权重加大,远方的家成为游客体验不同生活的基地。近日,贵州在铜仁举办了民宿产业招商推介会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)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,原创评论、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#ce.cn(#改为@)。
比如,去年下半年开始,江苏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纳入卫生职称系列,设初级、中级、副高级三个层次。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,是丰富养老服务供给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要之举。养老服务人才支持政策持续上新,期待多方共同努力下,养老事业和产业人才供得上、留得住、干得好,进一步做优做强银发经济,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末,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.1亿,占全国总人口15.4%。
一份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,才能让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才引得来,留得住。在近期组织的招聘会上,他们成了各大养老机构争抢的香饽饽。
有鉴于此,通知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,可谓正当其时。详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。这对于不少学校就有很好的借鉴作用。对于广大技工院校来说,就要适时优化调整专业设置,加强涉老专业产教融合,及时将养老护理等银发经济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。
目前,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。各地要因地制宜进行实践。核心观点: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,养老服务人才支持政策持续上新,期待多方共同努力下,养老事业和产业人才供得上、留得住、干得好,进一步做优做强银发经济,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。南京对在岗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获得职称的,岗位薪酬待遇可以上浮20%左右。
下一步,有关部门应继续强化人才激励保障,让广大从业者更多地感受到职业荣光。通知要求,设立一批银发经济领域见习基地,增强青年对银发经济领域就业的体验感和认同感。
到2035年,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。从江苏选出百名最美养老护理员,到江西广泛宣传全省最美养老院院长等先进典型事迹……近年来,各地纷纷出招,促进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不断提升
北京一家超市工作人员说。今年端午节,年轻消费者大量涌入,不仅有跨界做粽子的新商家,传统商家也在推陈出新。端午临近,湖南省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多个粽子生产车间抓紧生产粽子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仅粽子的品种越来越多,目前,我国已建立了一条完整的粽子产业链,包括糯米种植、粽叶、粽子生产销售等。端午节假期带着孩子回山东临沂过节的李女士说,除了买一些成品粽子外,我们还会买些粽叶、糯米、红枣,带着孩子一起包,煮熟后吃起来感觉特别香甜。消费者在品尝不同口味粽子的同时,可以感受到传统粽子花样变身的背后,是国货近年来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步伐。
近年来,该村立足本地资源,通过生产规模化、配套体系化,推动粽子产业集群发展。端午节吃粽子对我们家来说必不可少。
与此同时,轻食风也刮到了粽子界,乌米粽、紫薯粽、五色糙米粽等五彩斑斓的低糖低脂粽子备受消费者喜爱。又是一年端午至,又逢粽叶飘香时。
从地域分布来看,浙江、广东以及山东所拥有相关企业位居前列,分别有560余家、510余家以及490余家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现存与粽子相关的企业5500余家,其中,2024年1至5月,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70余家。
一家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大众尝鲜意愿的提升,甜咸粽子口味的南北版图正在逐渐发生变化。中国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《2024中国粽子行业消费与品牌现状白皮书》显示,受文旅经济、礼品经济带动,2024年我国粽子市场总量增幅将达到8%,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,达到103亿元市场规模。速冻粽子和真空粽子的兴起,进一步推动了粽子从端午节的标志性节令食品演变为日常方便食品。粽子我们全年都在卖,口味有蜜枣的,有豆沙的,也有肉粽子,蛋黄粽,每天进来买菜的顾客会带几个回去,临近端午节每天就会多包一些,也都能卖完。
据了解,道源湖村1308户居民中有60%以上从事粽子生产相关工作,2023年该村粽子产业年产值超1.3亿元。消费者对粽子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的日益重视,也推动了产品升级、品质提升,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,也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茶品烘焙、线下餐饮商家抓住年轻消费者尝新的需求,推出新口味粽子,实现了品类延伸,提升了品牌知名度。业内人士表示,传统老字号抓住节日商机推陈出新,既可以巩固品牌优势,还可以拉近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距离。
业内人士认为,当前,粽子消费场景逐渐多元化,不仅限于传统节日,还融入了日常零食和下午茶等场合,进一步拓宽了市场。创新口味与高端食材的应用,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,推动了市场的高端化发展。
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查看畅销商品时发现,今年粽子的包装和口味让人眼前一亮,老字号不老,新品牌很潮。与此同时,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粽子凭借方便、快捷特点,作为日常方便食品的属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,从品尝特色农家菜到参与端午传统民俗文化,从亲近自然的山水田园旅游到休闲惬意的乡村漫步,来一场轻松惬意的短途游,成为很多游客端午出游的首选。粽香四溢、艾叶流芳,龙舟竞渡……今年的端午假期,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,打造新中式消费热点,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释放出假日经济消费新活力。
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,新业态加快融合,消费空间不断拓展,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,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,今年以来,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每个长假的假日经济,文旅消费、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,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。
同时,随着高铁等交通工具日益完善,能够缩短游客前往邻近城市的时间,周边游也变得更加容易实现。在湖南益阳,小朋友在博物馆全身心投入五彩绳的编织中。
短途周边游,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状态,使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旅行的乐趣。专家表示,今年以来,文旅消费日趋多样化,游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灵活、个性化出游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。